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
“冬雷震震,夏雨雪。”常被用来描述绝不可能产生的工作。12月11日清晨,河南部分就呈现稀有的“雷打雪”现象,当晚紫色闪电照亮夜空,一起还随同乌鸦在空中乱飞。网友纷繁留言以为是“不祥征兆”。对此,全囯雷电防护标准化技能委员会参谋关象石解释道,“这种自然现象其实经常呈现,家常便饭。”
材料显现,“雷打雪”指的是在降雪的一起伴有打雷现象,这种现象在气候学中被称为“冷雷雨”,是冷暖空气交汇构成的一种特别气候现象。民谚有“冬天打雷雷打雪”的说法,以为冬天打雷是呈现暴雪的前兆。
据我国气候网数据显现,河南自11日下午到今晨合计发布了包含大雾、路途结冰在内的92条气候预警。因极点恶劣气候,河南多地教育部门还发布告诉,采纳暂时停课行动。
河南现雷打雪,图源网络
“雷打雪”虽稀有,但仍有可能产生
一般以为,夏天地上温度高,对流旺盛,空气中的水汽多,很简单构成雷雨云。可是冬天,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分,地上温度一般来说在2℃以下,简直不可能构成雷雨云。所以雷加雪这一组合在世人看来就显得非常稀有。
从实际状况上看,这种现象尽管少,却也不是没有先例。自2009年入冬以来,全国各地都有呈现过冬打雷的现象。2013年2月中旬,雷打雪气候更是影响到我国姑苏、上海、武汉等多个区域,导致虹桥机场起飞的近30个航班受到影响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30年来,荆州还曾呈现过20次在同一天打雷下雪的状况。就本年来说,11月11日清晨,陕西省西安市也相同呈现了初雪随同冬雷的气候。
关象石也以为,冬雷这种自然现象经常呈现,家常便饭,“我国古代谚语有一句:八月十五云遮月,正月十五雪打灯。说的是一种148天对应规则。从中也能看出雪打灯、雷打雪现象自古就有之。”
“雷打雪”是怎样构成的?
关象石介绍到,只需有以下这两个条件,冬雷就能够产生。榜首,天空是不是有积雨云(又称雷云),在我国北方冬天积雨云的产生不多,只要在冷空气急速南下与南边的暖湿气团相遇时(又称急性冷峰)才简单产生。第二,当地前段时刻气温较高,空气笔直运动即对流较强盛,构成积雨云内部的过冷水或冰晶磕碰构成电荷。
此外,关象石表明,冬天冷空气南下的速度跟冷气团的强度相关。“急性冷峰速度快,把锋面邻近的暖气团铲抬了上去,简单构成对流和雷云。缓性冷锋跋涉速度慢,只会构成层云,而层云不会产生雷电现象。”
本次河南呈现“雷打雪”现象正是急性凉风带来了对流和雷云。12月10日,中央气候台持续发布寒流蓝色预警。关于北方来说,前后的冷暖反差非常大。尤其是华北、东北、黄淮多地在阅历破纪录温暖之后,前两日面对巨烈的降温,随后还将保持低温的状况。
关象石表明,相关于北方而言,我囯南边冬天呈现冬雷频率会更高,“据湛江气候局搭档介绍,湛江的冬雷最晚时刻呈现在12月31日(终雷日),最早时刻呈现在1月1日(初雷日)。”据了解,湛江雷州半岛一年四季都在打雷。年平均雷暴日数达90天,高的年份打破200天。
河南雷打雪现场,随同紫色闪电,图源网络
“雷打雪,人吃铁”?
在古代,古人也把雷打雪的气候当作一种奇怪异象或称为不祥之兆。一般白叟以为,呈现雷打雪的气候后,当年的气候收成就很差,甚至会呈现颗粒无收的现象,所以便有了“雷打雪,人吃铁”的说法。
此外还有“正月雷声发,大旱一百八”“正月雷打雪,二月雨不歇,三月少秧水,四月秧起节”“雷打冬,十个牛栏九个空”等等俗话。
对此,关象石表明,从雷电现象的产生,雷电对大地的影响视点看,其对地上植物的成长好像没有什么影响,更不会构成农作物大面积丢失。从另一个视点来说,“因为闪电能够将空气中的氮别离而且跟着雨雪降到大地,华夏大地的冬小麦有福了!”
尽管“雷打雪”并不是灾祸征兆,但大众也要做好防护和应对极点气候的预备。专家提示,就个人来说,暴风雪突袭时,尽量待在室内,不要外出。如需室外作业,也要尽量远离广告牌、暂时搭建物和老树,防止砸伤;防止走冰雪掩盖的路途,当心路滑跌倒;开车要采纳防滑办法,下降车速,防止急转弯和急刹车。